邯郸111处农村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整治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编辑:周芳

昔日“龙须沟” 今变碧水清流

  12月4日,笔者在邯郸市丛台区输元河水体治理示范段看到,碧波荡漾的水面上,一群野鸭正嬉戏觅食,河边几位市民在悠闲散步,昔日的黑臭水体已蝶变为市民游玩打卡地。

  邯郸是全国首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之一。2019年以来,针对农村黑臭水体动态变化大、长效监管难、易返黑返臭等突出问题,该市坚持源头防控、系统整治,截至目前,累计新建、修复污水管网约107公里,新增城市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约16万吨,清理河道淤泥约202万立方米,建设城中村污水管网约466公里,新建餐厨垃圾处理厂并升级市内62座垃圾转运站,在滏阳河、沁河、支漳河、渚河、输元河等打造了12公里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段,建设了北湖、西湖(园博园)、植物园、沁竹园、渚清园等10多处多功能湿地公园,城市更宜居、承载力更强。

  生态修复,提高群众生活幸福指数

  “原来这里是个臭水坑,村民随意倾倒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雨水也往里排,一到夏天臭气熏天,大伙儿都绕着走。”12月7日,曲周县白寨镇南油村党支部书记申文河在村中心坑塘边介绍,通过清除垃圾、整治环境,如今这里变成了景色宜人的街心小游园。

  今年初,邯郸市印发《关于开展春季农村黑臭水体大排查大整治行动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组织乡镇对行政村内村民主要聚集区向外延伸1000米范围内、面积在200平方米及以上的坑塘、沟渠进行全面排查,摸清面积、位置及污染来源等基本信息,共排查出农村新增黑臭水体20处。

  针对坑塘问题,邯郸坚持“一塘一策”整治,对污染成因简单、面积较小、易于整治的,立即着手整治;对污染成因复杂、面积较大、治理任务重的,科学确定治理方式、完成时限,有序推动治理。

  邯郸市生态环境局高级工程师杜韶光介绍,该市综合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系连通、水生态修复等措施,统筹推进农村黑臭水体、生活污水、垃圾、养殖污水等污染治理,截至11月底,全市111处农村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整治。

  长效监管,避免坑塘返黑返臭

  利用视频监控全天候监管。邯郸建成农村黑臭水体视频监控平台,安装视频监控镜头70处,利用AI智能分析技术,实现对水面漂浮物、垃圾倾倒、水体周边垃圾堆放的自动识别并报警。黑臭水体视频监控平台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建立发现—交办—处理—反馈的闭环管理流程。

  设立农村黑臭水体管护责任牌。明确管护单位、管护责任人,统一制作带有二维码的标识牌,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前后照片及信息一目了然。

  制定印发《邯郸市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量化问责办法》,成立联合督导组,建立有奖举报制度,对未履职尽责导致黑臭水体整治不到位、黑臭问题频发的责任人员,坚决追责问责。通过监督检查等方式,对农村黑臭水体进行现场核实,压实县、乡、村排查整治主体责任。今年以来,该市对3名乡镇干部行政警告,对16名村干部党内警告。

  系统治理,打造精品工程

  12月5日中午,在邯山区支漳河亲水平台,市民冯丽萍悠闲地晒着太阳。“我家住附近,原来这里的河水又脏又臭,整治后岸边建了小公园,成为我们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她高兴地说。

  邯山区在治理支漳河黑臭水体过程中,按照“融城、复地、塑境、铸魂”理念,打造了生活休闲区、文化交互区、滨水游憩区、湿地体验区等4个功能区,形成集生态、休闲、游憩于一体的城市重要绿色廊道。

  复兴区渚河原来的黑臭水体大多位于城乡接合部和工业地段,河道被垃圾侵占严重,治理难度大。12月6日,笔者在渚河示范段看到,昔日水质黑臭的小河沟已变得河畅水清,碧水清流绕人家的美景成为网红打卡地。

  该示范段统筹上下游系统治理黑臭水体,将水系综合治理同水美乡村建设衔接,先后打造了康庄水库红色文化区域,北李庄、南牛叫田园牧歌主题区域,师窑戏曲文化区域,实现乡村和美、河湖秀美。

  输元河黑臭水体治理则分为两段,分别为沁河汇入口至丛台区复兴区交界、丛台区复兴区交界至彩虹桥,总长5.75公里,以河道清淤及生态岸线建设为主。输元河改造治理方案充分融入海绵城市理念,进行河岸湿地修复,恢复和增强河湖水系自净功能。通过生态浮岛、自然草坡驳岸、人工湿地、海绵分散设施等提升水质、涵养水源,打造功能与景观兼具的生态河流。(记者 白增安 通讯员 蒿文祥)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邯郸观察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冀ICP备18024633号-1 冀公网安备130429020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