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患那么大! 禁止这么难?
——消除电动车上楼“顽疾”问题大讨论系列报道之一
近些年,因电动自行车充电引发火灾的事件不断发生,“电动自行车上楼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2023年12月28日,北京市朝阳区东新店村一村民自建房因电动自行车起火发生火情,事故造成4名被困人员遇难;南京“2·23”火灾15条鲜活生命的陨落,再次敲响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的警钟……
记者调查得知,近些年因电动车上楼充电,导致的火灾时有出现。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统计的数据推测,全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至少在4亿辆以上。电动自行车因其经济、便捷等特点,成为群众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我市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突破300万辆。
邯郸电动自行车充电是否存在问题?对于电动自行车上楼充电这一难题,我们又该如何解决?近日,记者在一些小区进行了明察暗访。
为了能上楼充电
有人打起游击战
7月28日晚,记者在汉成华都小区看到,虽然小区公共门厅处有红色纸贴着“大厅禁止放电动车、自行车”的公告,但依然有居民对此熟视无睹,将电动车停放在一楼公共门厅内。
走进5号楼电梯厅,电梯门一侧墙面上贴有清晰明确的提示牌“禁止电动车进楼入户”,但电动车和电瓶“坐电梯”上楼充电的情形依旧在上演。
甚至,还有居民和物业打起了“游击战”。“物业天天来查,比之前好点了。但还是有人不自觉,查了就推下去,第二天再推上来。”提及此事,小区居民王先生十分无奈。
记者在金泽苑、世嘉名苑、新都汇等小区走访时发现,在宣传栏、门厅、电梯口等多处都张贴了消防安全提示。不过,有居民似乎并不在意这个提醒。小区即使有车棚和充电的地方,有些电动车依然没有“老老实实”归位,公共门厅、楼道、地下车库、消防通道等处都成了电动车“停车位”。
在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停车棚不够、缺少充电桩、充电不方便成为不少业主把电动车推上楼最直接的理由。在汉成华都小区,虽然小区内设有停车棚和充电桩,但却被一些落满灰尘、看上去长期无人使用的“僵尸车”所占据,停车空间很有限,致使很多电动车“有桩难用,无电可充”。
一根“长线”顺窗边
“飞线充电”挺普遍
在许多没有电梯的老旧小区,电动车如何充电成了困扰居民的难题。
在兴友家属院,走在路边就可以看到从窗户“飞”下来的一根根充电线,有的足有十几米长。为了防水,居民们也是下足了功夫,给未在使用中的充电插头穿上了塑料瓶、塑料袋等外衣。还有小区闲置的信箱和奶箱等被居民二次利用,成了这些充电插座的“藏身之处”。
记者走访天苑小区、建安西苑小区等多个小区时发现,“飞线充电”现象在老小区内普遍存在。
在天苑小区,多栋单元楼门前都张贴了“注意用电安全,禁止私拉电线”的告示,但仍有不少住户对此置若罔闻,将一根根充电线“穿墙”而出。
记者观察发现,居民使用的充电线和插头有不少是自制而成。其中,有一些是老旧插排,经常在室外日晒雨淋,容易造成绝缘材料老化,产生漏电短路,增加起火风险。有的由于距离不够,将多个插排连接在一起,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还有不少住户将线缆从楼上拉到一楼储藏室中,电线交织在空中,周围密集停放的车辆和花草树木等都属于易燃物,一旦起火,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也知道不安全,但问题是,不顺根线下来去哪儿充?把电瓶拆下来带到楼上更危险。”小区居民刘先生坦言,“飞线充电”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小区内的电动自行车较多,而附近的充电桩数量有限,给电动车充电非常不方便。
居民“铤而走险”
将车辆“弄”上楼
在军师府邸小区,为防止居民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楼道内,在电梯里加装了“梯控系统”,一旦有居民推着电动自行车上电梯,电梯会停止运行。
虽然有了“科技赋能”,可还是挡不住个别居民的“铤而走险”,一些居民进电梯时故意用雨伞遮挡摄像头,避免被摄像头准确识别手中推的电动自行车。
“每次上班前出门、下班后回家都需要把堵在门口的电动自行车挪开。”住在该小区的居民谷艺伟告诉记者,自己家住在一层,每逢下雨、下雪天,楼道都会被电动自行车堵满。“一人侧身通过都难,要是推着婴儿车出门,更是一个大工程。”
“车棚太小,有在这充电的,有在这停车的,没法区分开,停不了几辆车车棚就满了,剩下的人还是该咋办咋办。”一位小区居民向记者道出缘由。
“除了电动自行车停放难,有时还会遇到没充满电就被拔掉充电器的情况。”住在该小区的市民郝昭军抱怨,自己已经遇到过两三次被其他人拔掉充电插头的情况。“可能是充电位置不够,所以对方将我的充电器拔了,但真碰上骑车出门却发现电动车没电的情况,真的很令人气愤。”
采访中,不少市民向记者表示,他们也了解电动车“上楼”的危害,但治理电动自行车“上楼”难题应该多管齐下。只有多方共同协作,才能从根本上治理电动自行车“上楼”顽疾,守住安全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