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
我市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成果丰硕
8月1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邯郸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我市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取得的成效。
十年来,我市坚持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主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持续推进“四地一中心”建设,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协同融合,强化创新驱动、抢抓发展机遇、狠抓组织落实,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产业协同深度发展。我市党政主要领导常态化带队赴京津招商推介,成功举办北京专题招商推介活动,邯郸市政府与天津市河东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持续提升产业平台能级,重点打造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京津冀产业合作重点平台。截至目前,共有135家央企子公司和分支机构落户邯郸,174个京津项目纳入省承接京津转移合作项目数据库,总投资1350.8亿元。
重点领域协同推进。交通一体化加快推进。“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推进,全市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总里程分别达到600公里、534公里、1676公里,成为全省第一批京津冀公共交通“一卡通”参与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由13.21降至4.71,优良天数由54天提升至218天;全市16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水体优良比例87.5%;2014年以来,每年营造林面积不低于50万亩,全市森林资源明显增长,邯郸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复兴经济开发区、武安工业园区入选全国首批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社会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医疗方面,全市34家医疗机构与北京天坛医院、安贞医院等33家京津优质医疗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55项,涉及20多个临床专科。教育方面,京津冀优质名校在邯开展合作盟校117所,开展合作项目(签订合作协议)183个。文旅方面,与中国广播艺术团中青旅控股公司开展文化旅游方面深度合作,发布10条面向京津精品旅游线路,2023年全市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
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聚焦京津优质创新资源,在产业园区、创新平台、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围绕京津技术和产业转移,建成邯郸市京津新材料产业园、邯郸·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北京大学邯郸创新研究院等协同创新共同体。截至目前,我市企业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7所京津高校科研单位开展产学研科技合作,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5年全省第一。
协同发展活力持续增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三地政务服务协同,扩大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范围。持续加强共享共建,着力破除各种显性隐性壁垒,实现京津冀社保卡在医保、交通、文旅等领域一卡通用,全面落实京津冀职称互认协议。落实“净菜进京”,保障京津农产品供应,全市通过京津冀三地农业农村部门认定环京周边蔬菜生产基地12家。
下一步,我市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牢牢牵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提升交通、产业、生态、公共服务协同发展水平,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取得更多更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