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科技创新 引领转型升级
——我市以创新驱动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近年来,我市坚持把科技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加快科技项目引育、核心技术攻关,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一批创新创业企业发展壮大,科技创新不断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
近期,全市科技工作捷报频传,22项科技成果获2023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8项,科技合作奖2项,科普奖1项。2023年,我市三大奖均有一等奖获奖项目在列,实现了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三大奖”高等级奖项“金花齐放”。另悉,在第十二届河北省创新创业大赛中我市表现出色,44个项目斩获奖项,包括9项行业赛一等奖、10项行业赛二等奖和25项行业赛三等奖。
技术攻关“唱”主角,激发创新活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让技术攻关“唱”主角。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新技术企业逐渐成为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20年662家、2021年811家、2022年950家发展到2023年1101家,涉及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等八大领域,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显著。这些企业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和优化管理方式等手段,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走进位于肥乡区的邯郸市京津新材料产业园,国晨化工、利仕化学、东方博特化工、中船派瑞特气体等企业引人注目。这里入驻的企业以发展精细化工及化工新材料、建筑新材料、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为重点,致力于技术攻关。
近年来,我市科技部门围绕六个产业生态圈20条产业链共性技术难题,制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清单,强化有组织的科研和技术攻关,每年组织实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20项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0项,对带动性强、产业化前景好的项目,争取国家、省项目资金支持,市、县加大配套力度,集中资源、集中力量、连续滚动支持。创新“揭榜挂帅”等项目组织方式,以场景和产业的互动加快突破“卡脖子”技术,形成一批延链补链强链的技术成果。
同时,建强创新平台,指导派瑞特气、晨光生物、龙凤山铸业等龙头企业完善经费、场地、仪器、人才等条件,鼓励优势企业自建或与高校院所共建省级创新联合体、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研发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创建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产业集群,加快推动邯郸现代装备制造、市经开区新型功能材料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重点支持先进工艺、先进装备、先进产品研发。推行“共享工厂”“飞地经济”模式,推动永年区紧固件、馆陶县轴承、磁县煤化工等产业集群做优做强。支持行业龙头企业联合高校院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组建市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70家,促进资源共享、集成创新。
随着技术攻关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涉及技术领域不断拓宽,涵盖了国家重点支持的电子信息、高技术服务、航空航天、生物与新医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资源与环境等八大领域。从各个领域的企业数量上看,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分占前三位,各达到431家、218家和139家。
创新平台加速“跑”,为企业发展赋能
研发平台是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发展的坚实保障。我市积极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夯实省市研发平台创建基础,通过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创新主体质量、提升创新平台能级,为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为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逐渐变成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我市企业充分发挥研发平台的作用,聚焦核心技术、加大研发力度,科技创新成果接连涌现。
市科技局通过推进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创建、推荐申报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组织市级创新平台认定和企业研发机构备案等措施,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创建。积极帮助我市研发平台向高能级迈进,支持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品质零热量天然甜味剂生产技术创新及智能制造产业化示范”获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参与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申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支持中船(邯郸)派瑞特种气体股份有限公司获河北省企业技术创新奖1项,2023年,我市科技部门推荐7家单位申报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推荐2家单位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22家单位申报省级技术创新中心。
在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方面,晨光生物公司与北京工商大学、天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开展合作,争创国家级植物提取物技术创新中心,推进天然色素产业关键核心、共性及重大前沿技术的研发,打造天然植物提取千亿元产业集群;北京市阀门总厂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分厂联合北京阀门研究所、北京冠龙阀门厂等单位组建了阀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我市阀门产业向高端化发展;河北东粮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等单位组建了杂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做精做强杂粮产品,推进杂粮产业化发展;华裕农业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建立了河北省蛋鸡产业技术研究院……
产学研协同快“走”,助推成果转化落地
为走好科技创新先手棋,我市加速推进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协同资源共建。
“这些产品主要应用在高铁、风电、核电等领域,这是我们多年来专注于铁的纯净化技术研发与创新的成果。”武安龙凤山铸业产品展厅工作人员介绍,自2019年以来,在省、市科技等部门的支持下,龙凤山铸业联合上海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冶金经研中心等单位,通过创新工艺流程与技术研发,进行4N级高纯铁、5N-6N级超纯铁的研发攻关,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填补了国内高纯铁基新材料的空白。
为激活创新“动力源”,近年来,我市依托重点企业积极与北京大学、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开展科技合作,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创新创业平台,开展研发活动,让更多的科技成果落地我市。
“京津研发、邯郸转化”再提速,我市针对企业需求对接京津等重点区域,加速更多的科技成果在我市转化产业化。常态化对接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院所、创新资源,每年组织科技成果直通车、项目路演等对接活动200场以上,转化落地一批成熟度高、引领性强的技术成果。突出科技招商、招才引智,建立急需紧缺人才需求储备库,健全完善院士定期联系沟通制度,畅通国际人才引进渠道,通过“周末专家邯郸行”、高层次人才分类支持等政策措施,以“全职”与“柔性”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带技术、带项目、带成果到我市转化。另一方面促进技术转移,进一步完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依托京津冀地区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定期举办创新应用场景专场发布会,筛选适合我市实际的成果进行开发转让,加快建立高素质的技术经纪人队伍,推动全市技术交易保持活跃态势。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我市科技部门聚焦优质科技资源,大力引进高端科技人才、创新团队和高科技产业项目,在创新平台、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快进展,共谱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