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今日关注 > 国内 >

“空村”背后的危机与契机

来源:北京青年报 编辑:周芳 时间:2024-02-26
导读: 春节,这个寄托着乡愁和思乡情感的节日,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次重回故乡与家人团聚的最美好日子。然而,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回到家乡,我深深感受到乡村正在发生着更加深刻的变化。我看到了一幅幅熟悉的乡村景象,也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冷清。本该是家家户

春节,这个寄托着乡愁和思乡情感的节日,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次重回故乡与家人团聚的最美好日子。然而,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回到家乡,我深深感受到乡村正在发生着更加深刻的变化。我看到了一幅幅熟悉的乡村景象,也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冷清。本该是家家户户团聚欢乐的时刻,然而村庄里却略显得有些安静。

  谈起乡村的变化,人们最常提到的就是年轻人外出打工。从前,村庄是年轻人们生活的根基,由于种地收入低,青壮年纷纷奔赴城市谋生。现在,村里留守的几乎都是老人,孩子们大都随打工的父母到城市读书了。

  留守老人成了“空村”的代名词,这一现象似乎成了对乡村凋敝的无奈印证。但是,这并不能反映乡村的全部现实。乡村的变迁不仅仅是年轻人的离开所致,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乡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村子里的年轻人外出打工并非只是为了生计,更多的是为了改善生活质量,实现自身的价值,为下一代创造更好的读书和生活条件。

  乡村尽管有着土地和家乡的情感纽带,却缺乏发展的动力和机会,这也正是年轻人外出打工的根源所在。一方面,年轻人的外出,剩下老人留守的村庄成为“空村”,意味着乡村凋敝的不可逆转。另一方面,这种乡村凋敝只是乡村缺乏人气的外在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年轻人外出打工也为乡村的振兴提供了新的契机。

  随着年轻人的外出,他们开阔了眼界,收入增加,思想意识也发生了变化,这些都是乡村振兴的巨大潜在资源。不仅如此,由于年轻人外出,原先一家一户的土地耕种模式难以维系,逐渐演变成土地流转到种田大户的耕种模式,使得农业生产规模化,增加了种地的收入。虽然这种规模化还处于初始阶段,但为后续农业大规模、集约化、高质量生产积累了经验。

  对于当下乡村的“空村”现实,我们既要直面,更要想办法改变。最关键的就是如何结合乡村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多业态乡村经济,促进乡村社会经济发展,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回乡创业机会。

  随着年轻人多年外出打工的经历,他们或许也积攒了一定的财富,这些资金如果重新投入到乡村的发展建设中,就会产生多赢效应。我所在的村庄就有这样的个案。有两个年轻人打工攒钱在城里买了房子,然后回到村里投资兴办农业产业,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理念,把家庭农场办得有声有色,饲养的土猪、土鸡供不应求。

  乡村振兴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的是长期规划和坚定的信心。除了年轻人的积极参与,政府和社会各界也需要共同努力,为乡村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政府要加大对乡村经济的扶持力度,在实际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切合农村实际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为乡村的发展提供有力政策保障。社会各界应秉持“反哺乡村”的真挚情怀,积极参与乡村建设,投资兴办各类产业项目,为乡村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人是乡村发展的根本,没有人的乡村何谈发展振兴。“空村”是危机也是契机。怎样改变这个现实,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当下,越发凸显其紧迫性和重要性。这其中的核心就是怎样吸引人气回流村乡。

  回到家乡,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乡村的变化和发展,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希望和前景。乡村的振兴之路虽然任重道远,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乡村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孙维国)

责任编辑:周芳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今日关注
邯郸观察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冀ICP备18024633号-1 冀公网安备13042902000630
本站所有资讯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