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邯郸文化 >

古典译文十一篇

来源:通讯员 编辑:孙伟 时间:2020-06-04
导读: 古典译文十一篇 作者:宋文斌 气度篇 丙驭吐茵 丙吉,字少卿,西汉鲁国人。他从小读书,尤对《诗经》和《周礼》有深刻研究。丙吉读书不是死读书,读死书书呆子类型人,他注意理解文章大义道理,并能应用生活实践中。他一生为人处世严谨,修炼出一种荣辱不惊
古典译文十一篇
作者:宋文斌
气度篇
丙驭吐茵


丙吉,字少卿,西汉鲁国人。他从小读书,尤对《诗经》和《周礼》有深刻研究。丙吉读书不是死读书,读死书书呆子类型人,他注意理解文章大义道理,并能应用生活实践中。他一生为人处世严谨,修炼出一种荣辱不惊的涵养。
汉宣帝地节三年,立皇太子,丙吉当太子太傅。很快升迁御史大夫。五年后,担任丞相。他一生秉持礼仪谦让,无论担任地方官长、担任丞相,始终为人低调,从不张扬,从而赢得朝庭臣僚们景仰。

丙吉任丞相期间,其下属不乏贪污犯过之人,这些人,有靠溜须拍马贪污腐败获得权力,有靠皇亲关系攫取高位,而在其位又不谋其政。治理这些问题非常麻烦。然而,丙吉有他管制这类贪官、冗官一套行之有效办法。他采取对一些触犯法律同僚,政治背景显赫大臣,让他们长时间休假,不再给他们违法乱纪机会。丙吉作为皇帝最信赖大臣,出于对朝廷政治大局稳定考虑,也不急于给那些犯错误官僚处理。

有人问丙吉:“大人,您担任丞相以来,那些坏官吏已经犯贪污形成事实,你为什么不给予惩办呢?”听到下属质问,他终于有了要发泄满腹怨气的机会,有一天,他故意在朝堂面对所有大臣们说:“在中央官府做丞相,而获得一个审判官吏的名声,我不知道大家是什么感受?我的感受就是丢人!”最后,他用十分恳切的语气对大家阐述了自己道理,他说:“丞相的职责就是对全国大局的治理,关心百姓生活,巩固国家边防,打击外寇的袭扰,让皇帝安心,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至于在朝为官之人,我们大家同为皇帝股肱大臣,谁要是触犯法度,应该让廷尉、刑部来管。”

自从丙吉在朝堂上有这样表态之后,与他同朝为官的人,都对自己行为有了一定约束,朝廷风气有所好转。丙吉的大度胸怀,秉持的就是遵纪守法,正人先正自己,树立起廉洁形象,带动了全国官吏内敛修行,萌生出勤政为民社会新风尚,成为历史美谈。

丙吉担任汉宣帝丞相,还停止了对“三公官府”的审判。在这之后,历届的西汉朝廷丞相,都奉行以丙吉为榜样,不再过问丞相本部门下属官吏违法乱纪之事。丙吉的车夫喜欢喝酒,有一次丙吉出外巡察,车夫醉酒后呕吐在丙吉的车上,主管勤务的官吏申报丙吉开除车夫,丙吉说:“为喝醉酒的原因赶走人才,仅仅吐脏丞相车就让他失去为国家效力机会,这样不妥吧!我看还是给他改正过错的机会吧!”这件事情最后作罢。丙吉宽仁下属,循礼守法,崇德扬善的人文美德,给所有下属官吏们起到垂范作用,也抑制了一些皇亲贵族的狂妄不羁。丙吉为政做人的高尚品德,传遍了当时的西汉朝野。

阅后启示:
为将相治国良臣,为官从政,用人文美德感化人,比单纯强调执法治理国家、百姓的方法效果会更好,更为管用。



爱民篇
反裘负刍

战国初年,新崛起的诸侯国魏国,是周天子版图内中原各诸侯国最强的国家。魏国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立国,仅20年时间,就由一个疆域只有方圆几百里小国发展成为称雄中原强国,是魏国第一代国君魏文侯发愤图强,在其父魏斯重用一位名叫李悝的人,对所属封地土地制度改革基础上,对魏国各层的社会管理再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的结果。
魏文侯,是当时诸侯国中最贤明国君。他继承父亲魏斯官爵,重用李悝这位“法家”人物,对魏国土地制度继续深化革新,使得新型地主阶级获得利益,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然而,当时盘踞魏国执政层面的奴隶主势力,还非常强大。魏国的发展一时还不能跨上快车道,这让魏文侯忧心忡忡。为求得魏国改革的快速发展,魏文侯很快制定出招贤纳士,实施富民强国新的重大改革措施。他重用子夏、田子方、段干木、吴起、李悝、西门豹等人帮他治国。由此,魏国迎来了中兴强国新时代。

魏文侯熟读古典经书,至今流传着,关于他对“反裘负刍”,演绎出的一个十分精彩故事。有一年,魏国的东阳官府向魏国朝堂送来上贡礼单,其上交的钱比过去增加了十倍。在朝堂的大夫们,都来向魏文侯祝贺。魏文侯理政一向严谨缜密,对国家政策执行情况了如指掌。他知道国家的土地并没有扩大,各地官民也没有增加,而下属上贡钱却增加到十倍,他意识到这些钱必定是由各地官员,向下属官吏、百姓强征来的。这样情况发生,让他十分担忧。

于是,魏文侯面对来向他祝贺大夫们说:“祖训早有教导,百姓的生活不安定,国王也就不能安坐天下”接着,他给大家讲了他一次到郊外去巡视,看到一些乡民都反穿着皮衣,有的在耕田,有的在背柴草。他就迎上前去问他们:“你们为什么要反穿着皮衣干活呢?”

乡民们说:“因为我们喜欢皮上的毛呀。”魏文侯劝乡民们说:“你们难道不知道皮被磨破,毛根毁掉也不存在了嘛!”听了魏文侯的话,乡民们分清了皮为毛根基的道理,纷纷把皮衣反过来穿。

战国初期的魏国,至所以他能称雄各诸侯霸业几十年,主要是魏文侯能够体察民情,爱护百姓,文武兼备,国库丰盈,民富强国所致。他深深懂得一个国家,百姓与国君统治阶层关系,就像是裘衣皮与毛的关系,百姓堪为是支撑国家的“皮”,国君朝堂的统治者为“毛”,一个好的国君,应该懂得只有让老百姓生活过得好,国家才会聚集起财富,国家才能富强。

随着时代更替,古人又由上述典故,逐渐归纳演绎出“皮之不存,毛将安附”或“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蕴涵哲理的警句,成为教谕后人之信条。

阅后启示:
反裘负刍,意指人无论做什么事,要懂得什么为主要,什么为次要。只有分清事情的主、次,我们才会少犯错误。



一:敝帚自珍

光武帝刘秀,出生河南兰考县,其祖为西汉王朝没落贵族,是东汉王朝开国皇帝。西汉末年王莽篡权,统治中国20余年。刘秀从小生活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农家,九岁时父母双亡,是他叔叔收养他长大。他有俩哥哥刘縯、刘仲。刘秀长大后,不仅是个种地行家里手,还经常走村串乡,做贩卖粮食生意。刘秀哥哥刘縯喜好结交豪杰侠士,常常取笑刘秀只知道耕地种田,缺少男子汉大志向。
王莽所建新朝的天风中年,刘秀到长安,受职学习研读《尚书》,拜于中大夫许子威门下。王莽执政时地皇三年,刘秀为逃避官府抓捕,躲避到新野县姐姐家。同年十月,刘秀跟随他哥哥刘縯,还有随从得力干将李通,在湖北的宛城和春陵起兵聚义,参加到反抗王莽统治的队伍中。

自此,刘秀在经历了与王莽政权的多次武装斗争中,他能够驾驿千军万马,攻城掠地,其军事指挥上的才华逐渐显露,使得他的势力在一步步地壮大。刘秀具有为人宽和,谦让大度的人文品质。由于他从小生活于社会的最底层,所以他蕴有善待劳动人民的朴素感情。刘秀从军不久就有了属于他自己的骨干队伍,他善于体贴关心部属官兵,每逢打仗,总能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很得将士们的爱戴。在各路起义军推选的更始帝刘縯的武装集团里,他领导的队伍,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在我国历史上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昆阳大战”。当时,王莽派手下大将王寻、王邑率领四十三万军队,向驻扎在昆阳的刘秀发起围攻。当时刘秀和他同僚守军只有八千多人。在敌人大兵压境,昆阳守军所有将领都打算要弃城四散逃亡的时刻,只有刘秀坚持要大家固守城池,由他只率领十二位骑兵冲出重围。刘秀求得少数救兵之后,他以自己仅有的三千将士,趁着天昏黑暗向王寻的一万军队发起猛攻,最后取得胜利,诛杀了王莽手下大将王寻,及其一万攻城军队。

刘秀致胜敌人的法宝,一是他的战略指挥才华,一是他禀赋宽仁待人,能够凝聚将士谦和仁善的博大襟怀。刘秀刚刚建立东汉王朝,在当时全国各地仍然还有少数不甘臣服的封建割据政权,有一次朝廷派大将吴汉率兵去剿灭公孙述时,出现了有士兵抢掠百姓财物的事情。光武帝刘秀听说后非常气愤,但是,他为这件事并没有去直接批评大将吴汉,而是直截派人传信斥责吴汉的副将刘禹。刘秀在信中斥责刘禹说:“成都投降我们将来有成千上万百姓,一旦士兵对百姓抢掠,他们听到会是多么地难过。老百姓把家里一把旧笤帚都看的很珍贵,你刘禹是咱皇家子弟,过去咱们破落时曾经有过这种经历,你现在怎忍心这样做呢?!”

阅后启示:
为国君要懂得爱百姓,体贴百姓,百姓把旧笤帚都视为金贵,当国君就要像百姓爱自家笤帚一样,懂得她的金贵。


二:宋均令虎渡江

宋均,字叔庠,南阳安众人,汉明帝时中书令。宋均父亲宋伯,曾担任过光武帝五官中郎将,他15岁就随父亲担任了郎官,20岁时开始从政,到一个名叫辰阳的地方担任长官。当时辰阳有一种令人担忧的败风陋俗,就是百姓迷信巫术鬼神。一些心怀鬼胎的人,以此作为骗取百姓钱财的伎俩。他们施以各种手段,利用敬神、驱鬼、祈福等祭拜仪式,蒙蔽了百姓。宋均到任后,首先建立学校,督导百姓开化明智,严禁淫乱祭祀,对宣传巫鬼最卖命的头目,给予了示众儆效,惩罚打击。很快使得当地民风归复自然。接着,宋均聘请先生到学校授课讲学,教谕百姓子弟读经书,学农工、技艺、天文、地里,使辰阳很快出现了一派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宋均任上蔡县令后,他发现当地百姓犯有殡葬逾越朝廷规制现象。当时朝廷下有法令,不准百姓殡葬停放灵柩超过三天,一旦有人逾制当给予惩罚。然而,宋均对此事却有自己的独到认识。鉴于百姓出现殡葬亲人违犯规制,宋均说:“有乡民殡葬家人犯了朝廷制定的法令,属于较轻犯了过失,目前有些乡民不懂朝廷规矩,还没有体验到遵守制度的重要,今后要引以为戒。如果立刻执行惩罚,有些不近人情。”宋均执法不偏不倚,受人们高度赞扬,在他教谕督导下,当地殡葬死人停灵柩侈长浪费现象很快灭迹。

宋均升迁九江太守时,他刚刚到任,就有百姓呈书,说这地方有虎豹经常出没,并且时有伤人事件发生,成为百姓心中一大祸患。以往官府管事,只知道募捐钱款让人修栅拦、挖陷阱来防止虎豹,可是收效不大,始终没能够彻底根除虎豹伤人事情的发生。宋均系百姓安危,亲临虎豹出没的山岭和乡村进行实地考察,回到府衙后召集幕僚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他说:“这地方虎豹住在山上,黿鼉住在水里,这是老天爷的安排,像这样山上驻有虎豹猛兽的地方,长江和淮河沿岸地区都有。就像北山乡民家养的鸡和猪一样。如今这地方之所以出现虎豹猛兽袭扰百姓,成为当地百姓祸害,这罪过应该归咎过去官府管理上的失职。他们只知道敛钱财,然后糊弄性地到野兽出没地去挖陷阱、扎栅拦,假借防虎豹,实际为了肥腰包。现在,先把过去搞得揽栅和陷阱统统除掉,废除为这项搜刮百姓钱财的赋税制度。”

做为九江太守宋均的这一番话,很快在地方得到各级下属的贯彻执行。百姓们填埋了过去挖的陷阱,撤除了揽栅,然后按宋均制定的办法实施,从此再没有在发生虎豹伤人事件。百姓们都赞颂宋均执政讲仁义,就连虎豹野兽都听他使唤。后来,传说老虎首领向东走渡过了江,循道远去了。

阅读启示:
宋均为官一生正义,他执政处处为百姓着想。他根治虎患,讲究的是尊重科学,保护生态平衡。显示出大智大勇。



三:冯谖客孟尝君

孟尝君当齐国国相时,在他封地薛养食客三千人。所养之人,他都视为有一技之长的能人。有位名叫冯谖的人,生活贫困,他让人转告孟尝君,说愿意到他的门下作食客。孟尝君问,他有何爱好?回答:“没什么爱好。”又问:“有何才干?”回答:“没啥才干。”孟尝君笑了笑,不情愿收留了他。”处于收留天下人才目的,孟尝君暂时留他住下。后来,冯谖提出要有鱼吃、要有车坐,还要求抚养他的母亲。好多人讥笑他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不再理他。孟尝君则有他自己观念,他想,冯谖即然敢诉求优渥,必有大志,就全部满足了他。
于是,冯谖既有了鱼吃,也坐上了车子。他见到朋友就说:“孟尝君把我当客人一样看待哩!”半年后的一天,孟尝君拿出记事本子询问他的门客:“谁熟悉会计的事?”门客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人回答。此刻,冯谖站起来道:“我熟悉会计的事。”孟尝君很惊奇地问:“你是谁呀?”左右的人说:“就是向你要求苛刻条件的人”孟尝君冲冯谖笑道:“看来您这位客人果真有才能,我们还没见过面呢!”然后,问他是否愿意到薛地去收债。冯谖回答道:“愿意去。”于是就套好车马,载上契约票据动身了。辞行的时候,冯谖问孟尝君:“债收完了,买什么回来?”孟尝君说:“您就看我家里缺什么吧。”冯谖来到薛地,派官吏把该还债务的百姓找来核验契据。核验完毕后,他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所有的债款赏赐给欠债人,并当场把债券烧掉。百姓都高兴得千恩万谢。冯谖赶着车,马不停蹄,直奔齐都,清晨就去求见孟尝君。冯谖回来得如此迅速,孟尝君感到很奇怪,就问道:“债都收完了吗?”冯谖说:“收完了。”“买什么回来了?”孟尝君问。冯谖回答道:“您曾说‘看我家缺什么’,我私下考虑您宫中积满珍珠宝贝,后面马房里多是骏马,您所缺的只不过是‘仁义’罢了。所以,我用债款为您买了‘仁义’回来。”孟尝君还是不解,冯谖道:“现在,您不过只有小小一块薛地,如果不抚爱百姓,而用商贾之道向百姓索利,就会失去民心。因此,我擅自假造您的命令,把债款赏赐给百姓,就是我用来为您买义的方式啊!”孟尝君听后还是不太愉快。

过了一年,齐闵王不重用孟尝君,就让他回到他的领地。孟尝君十分郁闷,就无奈地乘车向他的领地走去。离他的领地还有百里远,就见薛地人民扶老携幼,站在路边迎接他。这让身心苦悲的孟尝君,感动得泪流满面,才醒悟冯谖收债烧契据,为己播撒仁义的良苦用心。这事很快传遍列国,天下人都赞扬孟尝君为亲民仁德之君。不久,又获得齐王重用。

阅读启示:
冯谖是孟尝君府里的一位普通门客,人虽卑微却思想深邃,高瞻远瞩。其故事,无不闪耀着中华历史文明光辉。



四:谢安赠扇

谢安,字安石,号东山,浙江绍兴人。东晋朝晋孝文帝时,历任吴光太守、侍中兼吏部尚书、太保兼都督十五州军事兼卫将军等职。谢安为官一生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后人赞赏他有宰相气度。

谢安出生士族,年轻时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山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山东,不愿做官。有人推举他做官,他上任一个月就不想干了。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到了四十多岁,谢安才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山东,所以后来把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情称为“东山再起”。

谢安在朝廷当太傅时有位好朋友袁宏,字彦伯,年龄小于谢安,然而他善于辞令,应答敏捷,极赋超人的反应能力。谢安与袁弘从小就成为好朋友。两人同朝为官,经常一起谈古论今,针砭时事,十分投缘。尤其每当谢安谈论古今名人轶事,譬如,像上古传说的先贤大禹的辅佐良臣皋陶、伯益,夏朝的“少康中兴”的故事,还有关于前贤大臣关龙逄规劝夏桀,伊尹辅政商汤的故事,西周春秋时的管仲、晏婴,百里奚、蹇叔的故事,汉刘邦靠张良、萧何建立汉朝的故事,袁宏都能对这些人的故事,如数家珍般地娓娓道来。这让谢安对他博览群书,强闻博记,刻苦学习精神十分地钦佩。俩人的亲密关系,使得周围人都对他们怀有艳羡与敬慕。

有一天,谢安听说袁宏将要去一个叫东阳郡的地方担任太守。太傅谢安一向很赏识袁宏的应答敏捷才华,然而这一次他要借去为袁宏践行机会,有意识地再考验一次这位老朋友的悟性感知能力。谢安腹嗣内涵深广,可谓他考验人的奇招可说也有很多。他当时就约了另两位与袁宏也不错的朋友一同去欢送袁宏。谢安把自己想让袁宏现场闹出点小尴尬,与两位朋友策划好一个“小节目”。当谢安等人送袁宏到一座名谓冶亭地方分别时,他把自己素常十分钟爱的一柄扇子赠与袁宏。在身旁的三位好朋友都凝聚精神看着袁弘,满颜微笑都在窥视他,看他是否能够悟出谢安赠予他扇子所蕴含的意味来。

结果,当袁弘以珍爱虔诚的心地双手捧到谢安这把扇子的刹那间,他就恭恭敬敬地站住说道:“我一定奉扬您的仁风,去抚慰东阳郡百姓,把地方治理成一块让百姓兴业和平的示范模样,不辜负朝廷对我的提携,不辜负在位同仁对我期的期望!”

谢安和朋友们对袁弘这样一番表态,大家赞赏!也都暗自对袁宏具有超人悟性应答敏捷,非常钦佩。大家预测袁宏一定是位爱护百姓,有所作为好太守。

阅读启示:
谢安赠扇,反映了谢安与袁宏志同道合者,胸怀国家和百姓的高尚情操,心灵相通有识之士,同为治理国家良臣。



五:文帝露台

汉文帝刘恒,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第五子,其母,薄氏。西汉第三代皇帝,在位24年。汉文帝继位后,继续推行汉高祖、汉惠帝施行恢复生产、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积极带头戒奢倡俭,艰苦奋斗,反对铺张浪费,并且能够做到身体力行,树立起汉朝一代节俭朴素新风尚。

汉文帝还是一位励精图治,蕴有兴邦强国襟怀的有作为皇帝。他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中兴汉王朝的新政策:鼓励民众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革新法律规章,废除肉刑,彰显亲民情怀;为汉朝经济的长远发展,他实行减赋税,为富足百姓,制定将赋税征收制度减至额度为十五税一。长达10余年的优惠政策,使得西汉王朝由初期土地荒芜,人民贫穷,国力羸弱的状况,突显了很大改观。
他继位后十余年,由于前期两朝遗留给国家亏空太大,譬方,国内大部分生产粮食的膏腴之地,分封给了诸侯。朝内每年还需养活三公九卿、众多臣僚,耗费大量纳税开支、抚恤边疆将士经济开支,等等。所以,尽管他以身作则,率领皇室亲族节俭生活,引领全国百姓提倡勤奋创业,戒奢靡,可是汉朝国家仍然很穷。后来,他接受了大臣晁错的建议,以薄赋敛的方式鼓励人们开荒种田,宣布税收额度只收一半。这样当时的赋税就减至为三十税一,并成为定制。有了这样鼓励百姓拓荒耕田的新政策,促使没地和只有少数土地农民开发荒地的积极性。没过几年,国家的农耕土地有了大幅度地增加,农业人口也出现了大幅度地增长,西汉王朝出现了空前的繁盛富庶,国力由衰弱转为强大。

汉文帝还是我国西汉历史上“文景之治”创始者。他在位后半期,国库粮食、物资贮备富裕,国防武备器械积储充盈,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将士们生活待遇大大提高。朝廷大臣们都赋诗填词,颂扬汉文帝为中兴盛世明君。于是有人提建议,为了彪炳汉文帝昌明功勋,应该造一座高耸的露台,以昭告后人,流芳千古。
正当朝中主管建造露台官员酝酿筹划之际,汉文帝却派手下人从民间悄悄请进皇宫多个造楼筑城的工匠,让他们在私下仔细合计合计,造一座大臣们预先设计的露台,究竟需要花多少钱。结果,工匠们把采购物料、运料、人工,合计算下来需要花费百斤黄金。

得到手下人的汇报,汉文帝听说造露台要耗费一百多斤黄金,他原先荡漾着喜色的脸上,立刻泛起了愁云。一向崇尚节俭的汉文帝心里清楚,一百斤黄金是当时老百姓十户中等人家的全部财产价值。继而,文帝对大臣们说:“百斤黄金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产业,我继承了先帝留下的宫室,时常担心有辱于先帝,还建造露台干什么呢?”

阅读启示:
文帝露台,反映汉文帝崇尚俭朴,胸怀国家和百姓的襟怀,没造露台却给后人心中筑起一座永不塌陷的“露台”。
 

 
六:网开三面

商汤王,是我国夏朝最后一个帝王夏桀统治时期,生活在黄河下游一个叫商的部落首领。夏桀是一个出了名的暴君,他和奴隶主贵族残酷地压迫、剥削人民,对奴隶的镇压更为严重。夏桀不但不关心人民生活,还大兴土木,建造豪华宫殿,只顾自己过着荒淫奢侈的生活。商汤看到夏桀十分腐败,就起了要彻底消灭夏朝的决心。他表面上对夏桀服从,暗地里不断在扩大自己的势力。

商汤与他妻子成婚时,女方娘家陪送来一位名字叫伊尹的奴隶,商汤发现这个奴隶很有才华,就让伊尹做了为他出谋划策的官吏随从。这两人情投意合,对治理国家,对如何才能赢得民心,双方的见地非常合拍。伊尹作为商汤的下人,经常给商汤讲一些前贤尧、舜尊贤治理天下道理,这对商汤增强自觉爱民思想的产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有一天,商汤到野外游览,看见有一位捕鸟人在四面布网,并且面向着苍天祷告道:“愿上下左右四方飞鸟,都坠入我布置的网里!”商汤听说后想,这可不行,如果四面都布网,就会把天下飞禽灭绝。这种残暴行为,只有像夏桀这类不行人道的人才做出。于是,他令捕猎人撤去三面网,只留一面。并且教给捕鸟人说:“布一面网,你可根据情况,东面飞鸟多,你可把网布在东面,西面飞鸟多,你可把网布到西面。鸟飞得高,你可把网支架的高。鸟飞得低,你就可以把网支架的低。你再不必向天祷告,鸟就会坠入你网里了。”

天下诸侯闻知这个故事后,都说:“汤王对飞鸟禽兽都有如此爱怜之心,他也会是一位贤德国君。”汉水以南有很多的诸侯,原先对商汤王不了解,对他欲王霸天下的主张不予理会,也不准备臣服他的统治。自从听了商汤训教捕鸟人的故事后,都夸奖说,商汤王对待飞禽走兽都能以慈悲为怀,可以见得他一定是位很仁德的大王,于是,后来有四十四个诸侯方国,都自愿归顺了商汤王。

商汤王是一位很有政治远见的政治家,他以对飞鸟走兽的怜惜和爱护,彰显的是他具有怀善亲民的政治襟怀。故事是针对统治阶级进行教化,治国理政上要宽厚优民,所必须的一个根本措施。历史的经验告诉人们,国家要安定富强,就要有对百姓适宜安居乐业的开明政策。上古的商汤王,仅仅指教捕鸟人,将原先的四面布网,撤去三面,就是教捕鸟人,学会从长远利益考虑问题。商汤王以一个帝王的心态,教捕鸟人学会爱及禽兽,不要四面布网,从而使得天下人知道了他的慈悲心怀,都臣服于他。故事给后人教谕,不论做什么事情要注意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辩证关系。绝不能只顾及眼前蝇头小利,而失去长远更大利益。

阅读启示:
网开三面,就是提醒治理国家者,要蕴有宽容大度襟怀,对百姓,甚至对触犯法律之人,也要给予悔过自新机会。


七:威王之宝

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齐威王,接替父亲齐桓公午爵位时,齐国有两个诸侯。一个是正宗姜氏齐康公,因势力弱,被田氏诸侯赶到一座海岛上;另一个就是齐威王。后来姜子牙血脉的齐康公死了,没儿子。齐威王就名正言顺成为齐国诸侯。这就是战国“田氏代齐”大事件。

齐威王在位的时候,已是东方大国。这时候,周天子势力非常弱小,天下诸侯纷纷自封为王,有些诸侯王内部也出现了士大夫当权,尾大不掉局面。齐威王为王初,大臣里没有他的嫡系,都对他阳奉阴违。他虽有治国图强雄心,可身边缺乏辅助贤臣。所以,好多年政绩不大。当一位叫邹忌的能臣出现,齐威王才振作精神,开始了他的谋国图强大业。

齐威王很有才华,头脑清醒,不为身边的佞臣、奸诈小人所迷惑,具有明辨是非的聪颖智慧。他拜邹忌当国相,严惩朝堂和各地弄虚作假的腐败官吏,举贤任能,提拔了一大批像邹忌一样的贤良来管理国家。很快使齐国出现了生产发展,商贸繁荣,兵强马壮蓬勃局面。

公元前353年,魏惠王派大将庞涓攻打赵国,包围了邯郸。赵国的赵成侯派使者向齐国敬献中山土地,求救。齐威王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发兵救赵国。孙膑用“围魏救赵”策略,杀掉庞涓,大败魏国。从此,魏国大伤元气,魏国由魏文侯创立霸业20余年辉煌,就此落下帷幕。齐威王则领受到吃了败仗魏王的朝贡。韩国和赵国国君也都感激齐国,前去朝贺。齐威王名声大震。

魏国自齐威王用孙膑“围魏救赵”吃了败仗之后,已渐渐变成了弱国。这时的魏惠王已丧失斗志,不思进取,只顾贪图生活享乐。有一年,魏惠王到齐国朝拜,齐威王尽地主之谊表示答谢,邀魏王到郊外打猎。魏王见齐威王的随驾和人员衣饰俭朴,以炫耀口气问威王:“大王可有宝物?”威王说:“没有。”魏王得意说:“我魏国虽小,若十二辆车出行,会有十颗直径一寸的夜明珠照路。齐国号称万乘之国,怎能没宝物呢?”

威王回答说:“我视为宝物与你观点不同,我让大臣檀子镇守南部边疆城池,楚国人不敢越境。泗水之滨十二诸侯皆朝拜于我。我让大臣盼子镇守高唐,赵国人不敢到齐境黄河捕鱼。我派官吏黔夫镇守徐州,结果:燕国人到北门祭祀,赵国人到西门祭祀,求神灵保护。百姓自愿追随黔夫的有七千人。我让大臣种首管理治安防盗,齐国的城乡呈现路不拾遗民风景象。我手下这么多的治国良臣,他们的人文光芒照耀千里,难道不抵你十颗夜明珠照亮的十二辆车嘛!”

魏惠王听完齐威王这番蕴含哲理“视宝”问题的解答,惭愧地无言以对。他感觉与齐王相比,自己胸心萎靡狭窄,真不配当国君了。

阅读启示:
威王之宝,向人阐述了齐威王以治国良臣为宝的人文价值观。提醒人们莫学魏王贪恋物质生活享受,而贻误了国家。

 
 
八:王安期治郡


王安期,字安期,生活于司马氏王朝的两晋时期,今太原人。曹魏时期司空王昶的孙子。西晋王朝汝南太守王湛的儿子。东晋王朝尚书令王述的父亲。王安期为东晋王朝时期官员。其少年苦读经书,聪颖过人,早年就被朝廷授予官爵。王安期为人耿介,品德高尚,为官一生勤政为民,执法不枉不偏,在所治地方郡县,深受百姓推崇和爱戴。他的从政经验曾被当朝皇帝作为教育官吏优秀典型,而闻名全国。他曾经被晋明帝提名为宰相人选,因身体有恙婉拒。他被史学家尊奉为:东晋初年第一士。
升迁任东海郡内史时,有一位小吏偷了府上池塘里的鱼,当时府上主薄要追查这件事,给予严肃处理。当时东晋皇帝所制定的法律制度非常严苛,尤其是针对普通百姓而言,凡是违犯法律者,必须要严惩。有人就把主薄要严惩偷池塘鱼小吏这件事,传到了王安期的耳朵里。

王安期知道这件事儿后,经过一番思索说:“我们古代先贤周文王的狩猎场都是和老百姓共同享用的。涉及眼前,池塘丢失几条鱼又有什么值得可惜呐?”由于他对大家劝导,追查偷鱼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这一件事儿,使得所有官府上的人,都知道了王安期待人宽厚,就是对待犯错误人,也能给其改正错误悔过自新的机会。对待生活中触犯法律之人,在不违背治国安邦大原则基础上,以情去感化人,要比动辄依法严惩的效果要好。后来,再无有人私自偷鱼的事情发生。

王安期升迁到东海郡时,东晋王朝由于经常遭受到北方各个少数民族政权的侵袭骚扰,以及内部官僚割据势力矛盾和斗争,天下混乱。地方治安情况堪忧,天下惶惶不可终日。王安期按照朝廷旨意,在他治所的东海郡实行宵禁。有一天,他手下差役抓到一个违犯宵禁人,将他捕捉到府衙审问。王安期问被抓之人:“你从哪里来?”那位被捕者回答:“我从老师家听课,没有想到时间太晚了。”王安期又问:“你要到哪里去?”书生回答说:“我就是要回家。”差役问王安期说:“长官,对他是否照规鞭打?”王安期经过一番思索,对这位书生确确实实是到老师家读书学习,疏忽大意违犯宵禁,他说:“虽然是皇帝颁布宵禁令,那主要是用来对那些为非作歹,扰民祸国坏人,处分鞭打一位读书人,以此来树立朝庭尊严和治郡官吏的威信,这不是朝廷实行宵禁本意。我认为,鞭打读书人,是对朝廷实行宵禁曲解,这根本不是地方官吏要获取政绩的合理途径。”随后,王安期命令差役把这位书生护送回家。王安期对这一件事情的处理,传扬到老百姓那里,大家都称赞他是和百姓心贴心的人,是位一身正气的好父母官。

阅读启示:
做官要处处为百姓着想,为政执法要掌握好一个原则,不冤枉一个好人,不放过一个坏人。不枉施王法滥行无辜。

 
 
九:韩休仁者

韩休,字良士,京兆长安人,在唐玄宗时高居丞相。他一世从政,刚直不阿,是位不追求名利,为国家社稷兢兢业业,经常冒险劝谏皇帝的名相。唐玄宗为了起用他,宁愿自身消瘦,也要把他请来做朝中大臣。在后来朝堂之上,唐玄宗和韩休君臣之间经常为一些事情发生冲突。然而,每当韩休与唐玄宗发生劝谏质怼,闹出不愉快之后,玄宗又总能体会到韩休的直谏良臣之举,对他反倒怀有无比的信任与敬重。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韩休蕴有博大的胸怀,心里时刻装的是天下的安宁,治国富民大谋略。
韩休在担任宰相期间,有一年,一个名叫万年地方的尉爵官吏李美玉犯了罪,皇帝要将他流放到岭南去。韩休说:“尉是小官,犯得不属大的罪恶。如今朝廷有大奸,为什么不先治理?金吾大将军程伯献依仗您的恩宠,贪污受贿,他家住宅、车马超越法度,应该先处置程伯献,然后处置李美玉。”皇帝不答应,韩休坚持争辩说:“罪轻的人不被宽容,罪重的人竟然放过不问罪,如果陛下不放逐程伯献,我就不能接受诏令。”皇帝对金吾大将袒护,不能使韩休改变自己的态度。韩休坚持自己的主张,认为这是关系到国家法律尊严,治国理政之大事。

起初,韩休是由朝中大臣萧嵩推荐给唐玄宗的。当年萧嵩认为韩休虽然有才,表面看他秉性软弱,是一位挺顺他管束的人,可以好控制,所以才引荐了他。结果没有想到,韩休面临事情总很有自己的见地,有时会指正萧嵩,萧嵩也不能说服他。韩休原来是一位很有主见,很有政治操守的良臣。他不是像萧嵩原先想象的,那种对上级只会唯唯诺诺平庸之人。这让后来的萧嵩万万没有想到。宋璟闻讯此事后,倒是有他自己对于韩休人品的独到认识,他针对韩休敢于直言的行为说:“没有想到韩休会这样,这是仁者的勇气啊。”
萧嵩宽容、博爱、随和,而韩休却严正刚直,对时政得失,说话没有不说彻底的。有一次唐玄宗曾经在苑中打猎,有人大肆奏乐给大家助兴,玄宗自己感觉这样做显得奢靡稍微过分些,他必定小心翼翼看着近臣问:“韩休知道吗?”结果,不一会儿就有韩休的奏章送到。皇帝曾经对着镜子闷闷不乐。

为韩休敢于直谏玄宗皇帝的行为,身边侍候的人对皇帝说:“自从韩休入朝后,陛下没有一天是欢乐的,为何这样悲伤,难道不可以让他离开?”皇帝说:“我虽然瘦了,但国家富裕了。况且萧嵩每每启奏事情,必定顺着我的意思,我退朝后想想天下,总是睡不安稳。韩休大量陈说治理国家的道理,大多责备我,但是我退朝后想想天下,睡觉必定安稳。我重用韩休,是为国家社稷考虑。”

阅读启示:
顺耳软语埋祸灾,良言逆耳好修身。要想治理好国家,身为国君就应该兼听大臣的批评和建议。不偏听偏信,则为明君。


国家一级美术家:刘铸岭先生插图。20184月。
读者同志们:此十一篇古典文章,由北京大学、上海复旦大学、西安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中南大学、广州大学等30余名教授,于2018年向全国作家、学者征集古文翻译比赛。作者与北京市另一位学者,属于唯独一次获得教授评审团通过的两篇译文之一。作者为河北省邯郸市工人出生作家。
虽然,該十一篇古代译文,获得著名大学教授评审团认可,我还是尤感自己翻译古文名篇里,文笔字句还有欠妥之处、不够完美。限于我只为上世纪“文革”时期高中生语文水平。走向社会研读历史、古文,只是我业余爱好。故而,在翻译古文一定还会存在这样或那样,对古文含义理解不够准确,遣词造句不达意瑕疵。倘有读者同志看出我错误之处,恳求提出批评为盼。
深表感谢!
2020年5月15日。为插图排版时。


责任编辑:孙伟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邯郸文化
邯郸观察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冀ICP备18024633号-1 冀公网安备13042902000630
本站所有资讯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