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拓成语,知古鉴今一脉承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编辑:周芳

胡服骑射、邯郸学步、负荆请罪……邯郸,是闻名遐迩的中国成语典故之都。如何让古人积淀的智慧跨越时空,呈现永恒魅力;如何让语言深藏的精髓再放异彩,提供当代借鉴。一批情系本地文化的艺术工作者正在默默做着努力,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着探索。

而何海涛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用传拓技艺擦亮邯郸作为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的独特文化名片。

当非遗遇见成语

“负荆请罪、胡服骑射、掩耳盗铃……眼前的这些都是我创作的‘拓说成语’系列作品。”8月11日下午,记者走进何海涛的工作室,作为一位热爱邯郸文化的手艺人,他用无限的创意和娴熟的传拓技法,将成语文化诠释出新的内涵。

传拓,也称拓印,是将纸覆在碑刻、甲骨、青铜器、造像等金石器物的文字、图案、纹饰之上,采用墨拓手段还原拓印的文献复制技术。传拓始发于东汉,发展于隋唐,滥觞于两宋,造极于明清,至今仍充满生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老绝学,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大熊猫”之美誉。

七年前,何海涛与传拓结缘。“当时很喜欢摄影,常常和几位好友相约外拍,主要拍摄响堂石窟,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传拓,之后便沉迷其中。”何海涛告诉记者,从那以后,只要看到瓦当、石碑等文物,脑海中就只有一个念头,想方设法拓下来。

在外人看来,传拓可能只是一门技艺,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只要熟练便可以进行制作,可何海涛认为,传拓并不只此。

“传拓是一项技艺,更是一种载体。”在何海涛看来,邯郸地处河北、山东、河南、山西四省交界,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资源丰富,响堂山石窟文化、磁州窑陶瓷文化、丛台古赵文化、邯郸成语文化、黄粱梦文化等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各领风骚,交相辉映,这是先人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何海涛想通过传拓技艺,让更多人了解自己的家乡。早在2022年,他就开始尝试创作成语典故作品,12幅“拓说成语”系列作品,让他记忆犹新。

与之前何海涛拓印的那些作品不同,成语典故是传统文化的凝结,却不因传统趋死寂,而以相承显绵长。把握内在气质,梳理文化影响,从而实现其当代借鉴的转换,是何海涛关注邯郸成语典故的乐趣所在。

“成语典故里的文化气息和思想价值博大精深,是需要后人在反复咀嚼涵泳中深化理解,在日常使用中不断领悟而运用自如的。”何海涛感叹道,熟悉并准确运用成语将有益于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让开放进取的邯郸人更有文化自信,让担当包容的古城焕发出更加光彩照人的精神活力。

在创作中认知邯郸

“传拓可不是简单复制,这里面包含着传拓艺人自己的思考和创作。手艺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与感悟。”每次拓制成语,对何海涛来说都是一场朝圣。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是冲破重重阻力、富国强兵的重大改革,这种打破常规的务实之举值得我们学习;“围魏救赵”的故事,教会我们从宏观上看待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广开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负荆请罪”表现了廉颇知错就改、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坦荡襟怀,最终与蔺相如成了“刎颈之交”,两个人肝胆相照,共同成为赵国的栋梁之材。

何海涛说:“它们是邯郸地域文化的精华,在设计‘拓说成语’系列作品过程中听来的那些更为深刻的文化故事,让我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次的洗礼,也让我对邯郸成语文化有了更直观真切的了解。”

每个成语典故中人物的服饰是怎样的、人物发型有无特殊讲究、怎样才能用最简单的画面呈现出故事……带着这些思考,何海涛查阅了大量的资料。

为了能够使画面更生动形象,他还拜访了许多美术老师。“因为想着让更多小朋友来学习,在画面设计上需要更灵动一些,他们会更容易对此产生兴趣。”何海涛说,现在看到的“拓说成语”系列作品都是经过无数次的修改才定下的。

“就拿《胡服骑射》来说,画面中将士骑着战马威风凛凛,还有人物的服饰、表情,都是展现还原当时场景的精髓。”何海涛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传播本地文化,体验传拓技艺的无限魅力,这些年他经常带着成语系列拓片向大众介绍传拓技艺,除了进校园,还在响堂金石艺术馆开设了传拓体验及研学课程。

家住峰峰矿区的马女士经常带着孩子体验传拓技艺。她告诉记者,孩子在滨河小学读四年级,学校开设有传拓课程,经常在家听到孩子说起传拓。

“让孩子体验传拓,不仅学习了传拓知识,通过老师的介绍,还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知识,获得书本以外的知识。”马女士说,孩子最喜欢传拓成语,在传拓的过程中会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为了更好地通过传拓技艺传播成语文化,何海涛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他说:“在筹备线上微课堂时,设计了‘拓说成语’系列课程,以文创产品为载体,讲解邯郸成语,宣传地方传统文化。”

看着线上线下越来越多人通过传拓技艺了解邯郸成语文化,何海涛深感欣慰:虽耗时费力,但仍有年轻人喜爱,愿意尝试,如此,我们的传统文化便得以传承,文脉就不会断层,文化自信更加坚定,未来充满希望。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邯郸观察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冀ICP备18024633号-1 冀公网安备130429020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