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贴心的调解员---曲周刘玉林
来源:本网通讯员 编辑:邯郸观察 时间:2018-11-15
导读:
老百姓贴心的调解员 记曲周县南里岳乡司法调解员刘玉林 人民调解的失败,就是基层司法工作的失败,必须把人民调解工作看重、看大、看急。这是曲周县基层司法战线调解能手刘玉林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近些年来,他把自己的满腔心血倾注在群众矛盾纠纷调解上
老百姓贴心的调解员
——记曲周县南里岳乡司法调解员刘玉林
“人民调解的失败,就是基层司法工作的失败,必须把人民调解工作看重、看大、看急。”这是曲周县基层司法战线“调解能手”——刘玉林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近些年来,他把自己的满腔心血倾注在群众矛盾纠纷调解上,成功化解疑难案、积案650余起,调解率100%,成功率达98.8%,没有出现一起因调解失误引起的矛盾激化和非法上访案件。
2007年4月,刘玉林接受组织任命,成为曲周县司法局南里岳司法所所长。初到南里岳所时,说是“所”,没有固定的场所;说是个“长”,手下没一个兵;说是一个基层单位,交通工具只有自带的一辆自行车。面对这种局面,他并没有气馁、没有灰心,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他暗下决心:“只有心里念着群众,没有我刘玉林办不了的事”。
面对挑战 主动作为
2017年的一天,一起积压20年的纠纷案交到刘玉林手上,事情起因是这样的:南里岳乡两村民系叔伯兄弟,两家关系很好,1992年村里重新承包责任田,两家因耕地问题发生争执并产生隔阂。由于20年前因包地纠纷结下“梁子”,在2001年,两家隔道相邻,又因宅基地问题发生纠纷,经村委会多次调解无果。亲属多次出面做工作,也未能达成统一意见,两家还多次到县乡有关部门反映情况。
刘玉林接手此案后,经走访调查,考虑到问题的焦点虽然集中在建宅基地边界上,但起源于20年前包地纠纷结下的冤仇,要解决纠纷,必须抓住根源,通过思想工作,把双方当事人的怨结化开。随即,他与双方当事人沟通,分析重建友好睦邻的重要性,并使其认识到侵占过道、侵犯集体和他人利益的要承担的道德风险和法律后果,最终双方当事人接受村里的调处意见,承诺拆除违规建筑,不再干涉对方建房。就这样,一双兄弟之手在分割了漫长的20年后终于又紧紧地握在一起。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这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刘玉林。他的办公室总是会比别人多上几把椅子,还有一张长条椅,看起来简直像一个会客厅,群众有了矛盾纠纷就爱找他调解,有时往办公室一坐就是一上午的光景,遇到不说理的人,不服说、不听劝,把他这当成了“解忧杂货铺”,可他总笑着说:“我从来没有动摇过自己的信念,只要秉公办案,一心为群众着想,就能得到群众的支持。”
三级调解网络降低发案率
面对乡村两级民调组织瘫痪状态的局面,刘玉林并没有坐以待毙,由于不了解具体情况,他第一时间开始调查摸底,在最初的半个月的里,他骑着自行车走遍了全乡27个村庄,行程近千里,掌握第一手资料,又用5天时间,写成了1.2万字的调查报告,呈报给相关部门,工作在短时间有了起色。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刘玉林结合乡情,建立健全乡、村、组三级调解网络,达到了村有调委会、队有调解小组、十户有调解员的标准。同时,他结合农村“两委”班子调整,充实调整基层,调解队伍力量,吸收村内威信高、协调能力强、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党员、群众到调解队伍中来,使调解队伍力量不断壮大。他还想方设法聘请法律专家来南里岳讲课,同时,“打铁还需自身硬”,专家不在时,他就自己备课,亲自上阵,为调解队伍传道受业解惑。
他常说:“所长不大,解千家万户忧愁;所长不小,稳定一方平安。”在瞬息万变的社会里,沿用原来的“拖、磨、抗、压”等方法,只有死胡同一条。在工作实践的过程中,刘玉林深深体会到,老百姓法制意识不提高,发案率就很难降低。因此,他紧密围绕农民关注的难点问题,开展“三农”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督促各村采取壁字、专栏、会议、广播等形式不间断地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将辖区内的普法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全乡营造了学法、用法、手法的浓厚氛围。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多年来,他扎根基层,担负着调解群体矛盾纠纷和疑难复杂纠纷的重任,他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他始终坚持在基层调解第一线,凭着一腔热血,一身正义,替老百姓所想,解老百姓之忧,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获得了国家的殊荣,群众的信任。2007年,他所管理的南里岳司法所被曲周县司法局命名为“五好司法所”,2008年被曲周县政法委授予“十佳基层政法单位”,被邯郸市司法局授予“邯郸市司法行政工作先进集体”,被国家司法部评为“全国先进司法所”。2011年,刘玉林被评为曲周县“十佳共产党员”,2012年被评为曲周县“涉法涉诉先进工作者”。
作者:邢耀明(本网通讯员)
作者:邢耀明(本网通讯员)
责任编辑:邯郸观察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邯郸人物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