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风景一路歌——我市“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十年纪实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好农村路”首次作出重要批示的十周年。十年来,我市通过创新体制、完善政策、扎实推进,农村公路逐步由注重规模速度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由满足基本出行向提供均等、优质服务转变,“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迈入新阶段。“四好农村路”共建共治共享的邯郸实践,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更好的交通保障。
10年来,向“实”发力
10年来,我市坚持党政齐抓、顶层设计,一盘棋推进,一体化规划,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在政策层面,我市先后制定出台由市长担任市级总路长的《邯郸市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意见》,以市政府令出台全省第一部《邯郸市农村公路管理办法》,精简压缩前期审批时限的《关于进一步规范邯郸市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审批流程的函》等制度性文件,助力全面加快农村公路建设。邯郸市“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已达6个,总量在全国设区市领先;“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20个,2022年在全省率先实现省级示范县全域覆盖。
涉县圣福天路被交通运输部评选为2019年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2020年,峰峰矿区0号旅游路被交通运输部评为“我家门口那条路——最具人气的路”,同年10月,由交通运输部主办的“行在乡村,游在路上”脱贫攻坚自驾主题宣传活动在峰峰矿区0号旅游路启动。2024年5月16日交通运输部发布2023年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武安市白云大道(活水—白草坪)位列其中,也是我省唯一一条获此殊荣的农村公路。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邯郸市各级各部门持续聚焦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改善,突出示范引领作用,优化完善运输服务体系,绘就了一幅享誉全国、领跑全省、造福百姓的“四好农村路”崭新画卷。全市先后创建省示范乡(镇)35个,省美丽农村精品示范路645公里,市级美丽农村路4620公里,创建里程位居全省第一。
10年来,向“达”冲刺
10年来,我市“四好农村路”服务“三农”能力更有“韧性”。近十年全市新改建农村公路12038公里,完成投资286亿元,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8261公里,较2013年底新增5298公里;农村公路路网密度由10年前每百平方公里111公里增加到152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乡镇通三级路及以上公路100%,建制村通等级公路100%。
这几年,邱县在“四好农村路”建设中,通过对乡道西留善固—高庄路线提升改造,形成了集农业、采摘、观光、休闲为一体的产业经济带,吸引了北方最大的文冠果种植加工基地、高档丝棉木基地、优质红薯基地落户邱县。以路兴产,邱县培育了香城固菌业、南辛店果蔬、梁二庄养殖等一批特色产业,成功创建“邱县蜂蜜红薯”“东方智慧树、邱县文冠果”两个区域公用品牌,申报了丝棉木等11个地理标志知名商标。邱县还建成2个省级、1个市级、5个县级农业园区,发展优质红薯种植5万亩,建成文冠果基地1.2万亩、丝棉木基地5000亩,建成规模化种植基地36个,发展各类农民合作社260家,持续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十三五”期间,我市争取6个贫困县农村公路补助资金10亿元,贫困地区共完成农村公路建设2002公里,桥梁改造60座,安防工程完成665公里,完成总投资27亿元。脱贫攻坚完成(2020年)后,我市持续加强对脱贫地区农村公路建设政策投入,提升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的建设力度与服务能力,保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近年来,馆陶县坚持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该县整治提升全长121公里的精品旅游线路闭合圈,建成了樱花大道、紫荆大道、木槿大道等特色道路,串联了粮画小镇、黄梨小镇、艾草小镇等特色小镇,带动周边蛋鸡、粮画、黄瓜、艾草、轴承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有效推进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成“交通+全域旅游”“交通+特色产业”“交通+乡村振兴”的“四好农村路”交通路网大格局。
10年来,向“管”加压
市委、市政府把“路长制”作为“四好农村路”建设主要抓手,先试先行,积极探索。2018年9月,市委、市政府印发了《邯郸市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意见》,明确市长担任全市农村公路“总路长”,推行“四级路长、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模式,在全省率先建立覆盖全市农村公路的市、县、乡、村四级路长责任体系,建立了“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保护队伍,构建了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农村公路管理运行机制,切实压紧压实了“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的管养责任。
目前,全市共有路长5293人,其中市级总路长2人,县级路长39人,乡级路长245人,村级路长5007人,所有农村公路设置了路长信息公示牌,实现了路长全覆盖,为全市所有农村公路配上了“管家”,不但有效解决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工作中所涉及的体制、机制、资金、土地等问题,更加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融洽干群关系,为广大农村地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更好的保障,提升了农村公路交通服务能力、安全水平、管养水平和服务品质,形成了“路联管、路全管、路共管、路常管”的农村公路管理新格局。
10年来,向“细”规范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不断优化。2020年,邯郸市被确定为全国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市,广平县被确定为全国试点县,武安市、肥乡区被确定为河北省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县,由此拉开了我市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的新探索。
广平县通过“四化”联动,推动农村公路养护迈上新台阶。2022年以来,广平县在公路管理养护中,坚持组织化推动保障公路管养责任落实,坚持市场化养护提升公路管理水平,坚持智慧化监管提升公路数字管控能力,坚持“公路+发展”融合模式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效益。两年来,广平县将总里程733.8公里的4条干线公路和385条农村公路,全部纳入管养体系,受益群众30余万人。目前,全县7镇169个行政村实现公路管养无死角。
白云大道打通了武安市的白云川和管陶川,把两乡境内的十六沟、京娘湖、东太行、七步沟、花溪谷、莲花洞、朝阳沟等景区串联起来,由原来需绕行1个多小时,缩短到20分钟,带动了周边乡镇和村庄的特色种养业、农村电商、客货运输、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三统一”。
试点地区充分利用试点的契机,持续推进当地“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涌现出一些工作亮点,积累了多方面的经验。全市12个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典型经验成功入选河北省深化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典型经验材料汇编,入选数量超过全省三分之一。
目前,全市已建成省级美丽农村精品示范路41条645公里、市级美丽农村路440条4620公里,全市形成示范引领、以点带面、竞相发展、全域提升的良好工作局面,以美丽农村路为支撑,助推了农村公路沿线产业、旅游、康养、生态景观和特色公路文化等新业态发展。
10年来,向“新”探索
以路为媒,我市积极推进农村公路更新行动,构建“外通内联、安全便捷、优美舒适”的农村交通路网,因地制宜促进农村公路与产业、旅游、文化等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农村公路“路衍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步入“快车道”。
峰峰矿区坚持“公路围着产业建,产业围着公路转”,建设了705公里的高标准农村公路,形成了联城、联镇、联村、联产业的路网格局,并充分发挥公路在经济发展中的承载功能和先行作用,使“路衍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峰峰围绕全域旅游总体布局,以美丽农村路连点成线、串珠成链,专门开辟了9条途经89个村的百公里旅游专线,串联起北响堂风景区、山底抗日地道、万亩秀林等30多个景点,沿线打造了“羊角铺湿地公园”“滏阳河国家湿地公园”等11个园林景观,每年约有530万人次到峰峰乡村景区旅游,带动乡村旅游收入15.9亿元,路域两侧近10万群众依靠特色饭庄、绿色采摘、农家乐等产业实现创业在当地,就业在家园,乡村经济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我市以创建农村物流服务品牌以及省级城乡客运一体化试点县创建为抓手,支持引导有条件的县(市、区)持续推进客货邮融合工作。在保障农村旅客乘车需求和出行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利用客运班线、城乡公交网络,推广定时、定点、定线的农村物流“货运班线”,承接偏远乡镇邮件快件和小件农产品运输业务;统筹农村物流需求,我市交通运输部门优化调整客运线路与组织模式,提高客运班线与城乡公交通达的深度和广度;强化农村客运、货运、邮政快递服务标准衔接,鼓励各地探索制定交邮融合服务规范。2023年,我市的峰峰矿区和武安市成功入选河北省第一批物流服务品牌,武安市“交邮下行、电商上行+共同配送”服务品牌成功入选交通运输部第四批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好做法好经验在全国推广。
强化数字赋能、智慧监管工作力度,邯郸市交通运输部门开发并运行智慧公路APP管理平台,推行“线上管理+线下巡查”模式,实现全市农村公路信息化管理的市县乡村四级覆盖,运用信息化手段协同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应急处置、 路政管理、路域环境整治等工作,形成覆盖全市的精细化管理机制。目前,邯郸是河北省率先实现地级市全域覆盖智慧公路管理平台的城市。
站在新起点,邯郸交通将乘势而上,再接再厉,在服务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当好开路先锋,让邯郸的富民强市道路越走越宽广。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