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百花” 故事齐放
11月26日,复兴区百花小学“第七届戏剧嘉年华”在学校的花儿剧场正式拉开帷幕。在为期两周的活动期间,经典成语故事、趣味童话剧以及鲜活课本剧等43个剧目将逐一精彩亮相。其中,以邯郸成语故事为蓝本创作的剧目尤为引人瞩目,于校园这方小小的天地之中,那些流传千古的成语故事,从泛黄的历史书页中悠然飞出,在舞台上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
舞台:“成语”变“剧本”
11月29日下午4时30分,百花小学第七届戏剧嘉年华第四场表演开演。当剧场灯光渐次亮起,舞台仿若被历史的笔触缓缓勾勒,瞬间化身为风云变幻的古代时空。
《完璧归赵》作为开场剧目,率先抓住众人目光。二年级四班代博杭饰演蔺相如,他一袭长袍加身,衣袂飘飘,眉宇间凝聚着果敢与睿智。
《完璧归赵》展演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了智慧与勇气的重要性。
面对“秦国使者”的百般刁难,他不卑不亢,大步流星迈向舞台中央,双手稳稳托起那象征着赵国尊严的和氏璧,声音陡然拔高,慷慨激昂的陈词如洪钟鸣响,在剧场的每一寸空间回荡。
“和氏璧,乃赵国传世珍宝,岂容随意轻慢!吾等虽惧秦之强,然守土有责,寸步不让!”代博杭掷地有声的话语,配合着坚定无畏的神情,将台下观众裹挟进那个波谲云诡、剑拔弩张的战国时代,众人皆屏住呼吸,沉浸于跌宕起伏的剧情之中,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舞台,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
掌声还未停歇,《将相和》紧锣密鼓地上演。只见“廉颇”老将军身着素色战甲,背负着荆条,脚步沉重而迟缓,那满脸懊悔之色,清晰可辨。他微微低着头,身躯微微颤抖,一步一叩首地向着蔺相如所在方位前行。台下观众赞叹之声此起彼伏。
随着剧情的推进,观众们的情绪也被不断带动,时而欢笑,时而沉思,仿佛置身于一场文化与艺术交融的奇幻之旅。
幕后:学生主导,自主担当
舞台之下,远离聚光灯的幕后区域,同样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在这里,是孩子们真正“自主担当”的天地。
“本次活动一大亮点是孩子们的‘自主掌控’。从剧本创作、导演编排到舞台表演,均由孩子们自编、自导、自演。他们以邯郸成语故事为源泉,发挥奇思妙想,让古老成语焕发新活力。”复兴区百花小学校长王琳说。
剧目《将相和》由段嘉泽、胡可珂、杨逸晨、王熙妍、张君辰、董浩坤、郭鑫泽、靳一恒、李腾、冯浩然、张浩辰、贾轩琦、龚天豪、贾子行、龙星宇、贾越然、王硕晨17名学生组成演员团队。从节目创作到登上舞台,他们整整用了3个月的时间。
起初,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头脑风暴般地讨论如何将《将相和》这个古老的成语故事改编成适合舞台表演的剧本。他们查阅大量历史资料,深入研究战国时期的文化背景、人物特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只为让故事更加丰满真实。
在情节设置上,他们巧妙地加入了一些符合现代观众审美且能凸显人物内心变化的小情节,比如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前与家人的一番对话,展现出他虽心怀大义却也有对家人牵挂的凡人情感。
“为演好角色,我们组投入大量时间感受古人语言与智慧。”五年级三班的龙星宇在其中饰演“蔺相如”,回忆起排练的点滴历程,感慨之情溢于言表。
“起初,大家对表演可以说是一知半解,动作生硬得如同机械木偶,表情也极为不自然,看着镜子里的自己,都是沮丧。”龙星宇说,虽然困难重重,可谁都没有放弃。大家利用课余的每分每秒,聚在操场角落、教室后排,反复琢磨每一个动作的幅度、力度,每一句台词的语调、情感,从手势细微的摆动到眼神不经意的流转,都细细推敲、不断练习。
“那段时间里,孩子们深入学习战国文化,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真切感受到了他们的智慧和情怀。而在一次次表演磨合中,大家明白了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齐心协力,才能让舞台上的角色鲜活起来。”五年级三班班主任陈凯娜老师告诉记者。
传承:体悟成长,文化扎根
在花儿剧场里,舞台上精彩剧目轮番上演,舞台下百余名小观众正襟危坐。随着帷幕缓缓拉开,一个如梦如幻的戏剧世界在眼前徐徐铺展。
在观看《完璧归赵》时,小观众们被剧中紧张刺激的情节深深吸引。他们看到演员们身着古装,言辞犀利、神态自若地周旋,举手投足间尽显自信从容,仿佛自己也穿越回了那个风云变幻、波谲云诡的战国时代。
三年级四班赵雅菲兴奋地说:“我感觉那些成语故事里的人物一下子都活了,原来‘完璧归赵’不只是书上的四个字,而是这么精彩绝伦、扣人心弦的故事。”
《邯郸学步》展演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盲目模仿的思考。
当《邯郸学步》的表演映入眼帘时,小观众们瞬间被那妙趣横生的情节牢牢吸引。只见演员们扮相精致,一招一式皆有板有眼,将故事中的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那燕国少年初到邯郸时的东张西望、满心好奇,以及随后盲目模仿他人走路姿态时的憨态可掬、丑态百出,都被演绎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
小观众们不禁捧腹大笑,却又在笑声中若有所思。二年级九班史茉彤忍俊不禁地说道:“这‘邯郸学步’可真是太有趣了,原来盲目模仿会落得如此狼狈不堪、贻笑大方的下场。”
台上“小演员们”演得出神入化,台下“小观众们”看得津津有味。大家在一场场戏剧表演中,收获的不只是视觉的享受,更是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感知与传承。
“以往孩子们对成语的认知,大多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机械的背诵层面,这种方式太过生硬、抽象,如同雾里看花,难以触及文化精髓。”王琳说,学校期望通过“戏剧嘉年华”这一充满趣味与活力的舞台,搭建起一座连接孩子与传统文化的桥梁,让孩子们主动钻进成语故事里,深挖内涵、演绎情节,切身触摸历史的温度,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感,把传统文化从“静态记忆”巧妙转化为“动态传承”,使其在校园这片沃土中真正“活”起来、“火”起来,成为滋养孩子们心灵成长的精神养分。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